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翻譯】看似普通的擂台卻懷有不凡的秘密?解構 WWE 擂台的源起


順便逛逛 F.C.Styles 是個摔角迷臉書專頁!
facebook 搜尋「F.C.Styles 是個摔角迷」或按我連結



  WWE 官方網站在今天又再度放上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專題報告,這次的主題是「擂台」,原來看似沒什麼特別的擂台,竟然也是懷有不少的秘密。WWE 訪問了專門為 WWE 製作擂台的鋼鐵工廠業者 Mark Carpenter 還有長久以來負責在巡迴場次上組裝擂台的工作人員 Mark Yeaton,來看看從以前 80 年代到現在,究竟 WWE 使用過什麼樣的擂台?而因應不同的場地與需求,這些看似相同的擂台,又有什麼不一樣?

原文網址:Deconstructing the origins of WWE's ring
http://www.wwe.com/classics/deconstructing-the-wwe-ring-26171295

另外,WWE 官方網站也有放上一段 90 秒的擂台搭建過程影片,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http://www.wwe.com/videos/time-lapse-wwe-ring-26169983

WWE相簿:解構擂台 - 擂台的細節照片
http://www.wwe.com/classics/ring-deconstruction-photos

WWE 相簿:擂台的演化
http://www.wwe.com/classics/evolution-of-the-ring-photos

卡盤特的工廠網站
http://www.mtjmfg.com/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為翻譯內容 ↓↓↓ - - - - - - - - - - - - - - - -   







負責製作 WWE 擂台的卡盤特先生

  我們可以把擂台比喻為神鬼戰士的舞台,傳奇摔角手的 spotlight,甚至可以把它比喻為藝術家的畫布。但回過頭來,到底擂台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每一個職業摔角團體都擁有他們自己的擂台,每一個團體的擂台可能長相都不一樣。然而,這二十多年來,WWE 使用的擂台都是如出一轍,由一個打造出來。

  「我的職業是焊接工人」馬可‧卡盤特 說 (Mark Carpenter)。在這次的特別專訪之中,卡盤特將會告訴我們這些擂台的秘密。
  「1972 年我離開高中以後,就一直在做焊接工人。」

  卡盤特先生是 M.T.J. Manufacturing 製造公司的業者,這間公司座落在康乃狄克州 Bridgeport 當地,這間工廠專門打造大型卡車的車身、貨櫃卡車的車身,當然還有我們的擂台。

  「我們接到 WWE (WWF) 的第一個訂單......是為了多倫多的 WrestleMania VI 而來。當時我們沒有在做擂台,當時他們買了一些剪刀式的升降機,想改成像馬車一樣可以把摔角手們從舞台出口送到擂台。從那次開始,我們就在當年也開始做起擂台了。」

  而負責搭起擂台的卡盤特先生打造的擂台的人,就是另一位馬克‧耶頓先生 (Mark Yeaton),他已經在 WWE 工作多年,長久以來的興趣就是坐在場邊負責敲響比賽鐘聲,而他也負責於產品的管理。在這 29 年來,他也見證了擂台的種種變化。不管是顧及摔角手身體而打造的擂台,或者是在旅行的過程中,易於搬運搭建的擂台。

  「1984 年我來到公司,我們的工作就是搬運擂台。一座擂台可以拆成四個 10長的小塊,每一塊的四個角落都有腳,而且中間都有彈簧。我們就必須這幾塊交叉放好,這樣才可以裝載上 12 呎長的卡車。」耶頓說。



  80年代用的擂台就不是非常好的擂台,好在公司早已換成更新更好的擂台。

  「那時候的擂台,可以說是最糟糕的一種`,因為當時的彈簧很可能起不了作用。我們現在已經不再使用彈簧當零件了,我們後來換成新的擂台,摔角手們都表示用起來很舒服。這是 Vince McMahon 帶回來美國的新擂台,這個新的擂台對摔角手們的身體比較好。」耶頓說。

  這座新的擂台就是由卡盤特先生打造。
  「我當時看了舊的擂台後,就著手設計新的擂台,從結構,到框架,從裡到外重新設計過一次。現在用的新擂台就沒有用到彈簧。」

  這種新擂台的設計,可不是隨意就能在市面上找到的。

  「我其實當時沒有想太多,當然你也可以修復或改良舊的擂台,不過我只想到怎麼做一只新的擂台。做的過程中有用上雷射切割,然後把每一個材料配置妥當。前後大概花了三個禮拜才完成。」

  原則上來說,卡盤特先生做的擂台是標準規格 20呎的正方形。但因應不同的體育場,或者一些不同的環境,使用的擂台都可能有一些些的改變。

  「例如說,過去我們每年夏季都會安排緊湊的行程,到新英格蘭進行巡迴。到了 Warwick 當地時,我們就沒辦法使用原本的擂台。因為當地的場地是一個比擂台還要小的圓形舞台,像我們就得改使用 16呎的擂台。而且在這種比較小的場地時,摔角手們就沒辦法做出一些飛空的動作,因為帳篷很低,很容易撞到上面的燈具。」




文章中耶頓先生提到的 Cape Cod Melody Tent

  「之前在 Cape Cod Melody Tent 的時候,我們也曾用過 20 呎的擂台,但因為底下的舞台是圓形的,同樣沒辦法容納擂台。場地那邊的人就很不錯,他們特別做了特製的箱子,好墊在我們的角柱下方,撐起擂台。如果有摔角手被丟出擂台,那他就會被丟進舞台下方的樂池中。又像是先前在 Penn Station 製作 Shotgun Saturday Night 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使用小型的擂台,場地塞不下。不然,其實在一般的場地,我們都是使用 20呎的擂台。」

  後來 WWE 準備到 WWE New York ( 在時代廣場一個舉辦賽事的場地 ) 舉辦活動的時候,又有新的狀況迫使卡盤特先生重新設計擂台的架構。

  「當時他們沒辦法把擂台搬到二樓去,要搬上去一定要搭貨物電梯。所以為了這個狀況,我們又設計了一個特殊的擂台。我們設計了一個管道系統 (tube system),才有辦法先把擂台拆開來,上了二樓後再組裝起來。」




WWE 的擂台是職業摔角界中最大的,20呎x20呎

  在外行人眼中,打從職業摔角這個行業誕生的那一刻起,擂台看起來都沒有什麼變化。不過其實每遇到不同的情境時,卡盤特先生就會做出一般人看不出來的小修改。摔角擂台其實一直都在變化中。

  「像是角柱,其實已經做過第五次或是第六次的改造與強化了。以前的舊角柱,力道衝擊繩索的時候,角柱是會彎曲的,而經過強化以後,現在一根角柱可是重到需要兩個人才搬得動。」

  耶頓就是負責搬運角柱的人之一。

  「以前的舊角柱很輕,我一個人一次就可以從卡車上搬兩支下來。只不過那時角柱也不強,只要台上的人衝撞纜繩時,角柱就會彎得很明顯。現在強化後的角柱,已經重到我一個人根本搬不動。」

  卡盤特先生只負責擂台的金屬成分與整體結構,其他的地方像是繩索、地板、環扣包,就不在他負責的範圍之內。WWE 從來沒有使用過電纜,一直以來都是真正的繩索。

  「如果不常更換維修的話,時間久了,纜繩是會壞掉的。我還記得過去有一次在紐約 Poughkeepsie,那個時代我們還是一個晚上一口氣錄三個禮拜的電視節目,當時有一次 Hulk Hogan 當他做跑繩,反彈纜繩的時候,焊接在角柱斷掉了,所有的繩索全部垮下來。後來換了螺栓,才得以完成整晚預定的錄影行程。後來是沒有再發生類似的事,不過我們還是保持戒心,以防萬一。」



地獄火焰賽的場地,也必須要把角柱換成特殊材質,以免選手被燒燙的角柱燙傷

  現在所有人員都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才可以杜絕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例如超重量級的摔角手進行比賽時,或是有一大群摔角手同時站上擂台的時候。

  「我們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使用同一座擂台,擂台上總共有12個橫梁,四個橫梁交叉,其他八個都在頂端。如果我們以前有預先知道,有一天我們會搞一場 40人皇家大戰的話,我們還會加更多的橫梁在上頭。如果我們不希望擂台會有彈跳的現象的話,我們還會在一些橫梁下方擺千斤頂。」

  第一次要舉辦地獄火焰賽的時候,擂台必須要被火焰圍繞,卡盤特做了一些支架來點火。但同時也對擂台做了一些修改。「我們必須要換上不同材質的角柱,才不會被火燒得滾燙。」




工作人員在擂台底下加裝通風管,好讓熱氣可以吹到擂台上,讓摔角手克服寒冷天氣

  就好像今年的摔角狂熱在戶外舉辦,卡盤特先生就改造了一下擂台,裝設了一些可以恆溫的裝置,以面對 MetLife Stadium 當地氣溫可能太冷的問題,好讓摔角手們可以舒服得打比賽。就是為了因應這樣的問題,擂台又再一次有了全面且創新的改造。「他們預估到時候場地會非常冷,所以我們就掛了暖爐在擂台的上方,來幫擂台稍微加溫一下。」,耶頓說。

  「擂台的外表看起來一樣,但我們又換上特殊材質的角柱,才可以維持擂台一定的溫度。我們把暖爐的一些管線通到角柱裡頭,熱氣才會從角柱的孔洞中吹出來。」
  ( F.C.曰:或許摔角手當時最喜歡的動作就是跑到角柱那邊,然後不小心露出「好溫暖唷~」的幸福表情? )




卡盤特對於舊版的藍鐵籠設計有些不滿,因此著手改良,使得新鐵籠組裝更快、更安全

  卡盤特先生也不只有負責打造擂台而已,他也變成 WWE 的金屬結構專家,雖然地獄鐵籠和行刑室鐵籠不是他做的,但是長年下來,鐵籠賽的鐵籠就是他負責的。

  「我們看過了舊版藍色的方形鐵籠,並且用鐵鍊連結起來。也就是大家在 WrestleMania II 看到 Hulk HoganKing Kong Bundy 對戰時的藍鐵籠。當時還刻意弄了一些開口,讓攝影機可以輕鬆抓到鐵籠內的畫面,不會被鐵籠的鐵絲遮到鏡頭。原本的鐵籠是由四個 10呎高的部件組成,後來變成八個部件組裝,有12個洞,而且在上方還有纜繩,那些纜繩很重,而且也很阻礙摔角手試圖往上爬。」

  「當時鐵籠上頭都有飛機電纜 (aircraft cable),需要花上一個小時才可以裝上擂台。除了組裝時間很長之外,摔角手也很容易被這些飛機電覽傷到。所以我後來設計了一套組裝的系統,現在都還在用。在角柱上有溝槽,可以讓鐵籠輕易的裝上去,他們最快可以只花六分鐘就把鐵籠裝上擂台,而且這樣的組裝方式,比原先的更安全。」

  前前後後,卡盤特先生總共位 WWE 打造了五十座的擂台,其中有好幾個是為了今年成立的 Performance Center 而加訂的。那麼他對於這些工作有什麼感想呢?

  「我還滿樂在其中的,我做過的擂台,有些現在在歐洲,現在在日本,也有五座擂台在南非。看到我做的擂台遍及世界,真的滿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