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觀眾是笑,還是悶著回家?回顧第1到第32屆 WrestleMania 壓軸賽 (1/2)


按我連結來 F.C. 的臉書專頁按讚,Like me on Facebook,隨時關注新的內容與報告,
或者是到 F.C. 個人推特帳戶,follow me on Twitter,看看我最近又在鬼扯那些蛋,
不定時更新 WWE、TNA、ROH、新日本...等一大堆的消息

想看更多的選手名鑑 / 小名鑑嗎?快按我連結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選手!


written by F.C.Styles in 2017.04.01

  真的是太久沒有寫部落格了,所以就來更新一下。雖然職業摔角界都在注意的年度重點大會:WrestleMania 33 即將在台灣時間禮拜一上午,於佛州奧蘭多正式開打,但 F.C. 都沒有分享太多訊息,只好整理這篇文章,來應應景了。今天不聊別的,只聊一個東西,叫做「壓軸賽」。是的,我們將從 1985 年第一屆大會開始,回顧每一屆的 "Main Event",都是怎麼樣的比賽!

  壓軸賽,顧名思義,就是放在大會最後的比賽,這場比賽不一定非得是世界冠軍攻防戰,也可以是普通的單打比賽,但重點就是,這場比賽一定要是團體最主要想述說給觀眾的故事。不管是選手的恩怨,或是超夢幻對決,一場大會成功與否,就是看其壓軸賽。畢竟是這樣的,摔角迷看完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甚至四小時,他最後是心滿意足地回家,心中盤算「下一次我還要再來」,還是「真是浪費錢又浪費時間」,很大的關鍵就是最後壓軸賽的品質。

  一場摔角比賽,若能掌握三大要素,就會試又成功又難忘,甚至名留青史的經典比賽,這三大要素分別為「精采的比賽內容」、「很有深刻的背後故事」以及「角色名氣度」。當然,若能掌握到其中兩個,就足夠讓觀眾心滿意足了。今天,F.C. 不聊經典比賽,不聊經典事件,就只聊 1985 到 2016 這 32 年之間的 32 場壓軸賽,來看看有那些壓軸賽,至今依然是經典?又有哪些,會讓你絕對不想花錢去折磨自己?




WrestleMania
Hulk Hogan & Mr. T vs. Paul Orndorff & "Rowdy" Roddy Piper

  第一屆的 WM 壓軸賽,嚴格講,算不上很精彩,其實有好幾場都打得不怎麼樣,但因為請來大量外面的歌星、名人,讓大會變的很有話題性。以壓軸賽為例,當時的壓軸並不是安排 Hulk Hogan (*001 ,  / ) 進行世界冠軍防衛戰,而是讓他打一場無關任何頭銜、沒有任何賭注的特別雙打。是的,WWF 特別請來《天龍特攻隊》中的怪頭T,與 Hogan 合作雙打,對上兩大反派對手 Paul Orndorff 與 Roddy Piper (小名鑑)

  這場雙打基本上沒什麼好講的,以一場大會來說,當壓軸賽也可以,但用以後的 WM 的標準來看,就普普通通了。






WrestleMania 2
Hulk Hogan (c) vs. King Kong Bundy in Steel Cage Match for WWF Championship

  第二屆的 WM 分散在三個體育館來舉辦,在當時是個很創新的嘗試,但就結果來說卻很糟糕。不管怎麼樣,整個大會的最後壓軸,是安排成 Hulk Hogan 對上重量級巨獸 King Kong Bundy 的 WWF 冠軍防衛戰,WWF 在第二屆大會才做出世界冠軍防衛戰的安排。但這回比賽還不止是防衛戰這麼簡單而已,而是將兩選手關在鐵籠內進行廝殺。


  在當時,King Kong Bundy 的體重重達 458 磅,約 200 公斤,當然這是 WWF 官方給的數字,意即這數字可能經過灌水 (WWF/WWE 時常幫選手的體重或身高數據灌點水,好當作噱頭)。不過即使是灌水數字,Bundy 依然是擂台上的巨獸級人物。他能用自己的體積當作優勢,撂倒許多對手,Bundy 曾在第一屆 WM 上設下「9秒擊敗對手」的紀錄 (但這也是 WWF 給的數據,實際上是 17 秒),這個紀錄直到 2008 年才被 Kane 打破。他加入到反派經紀人 Bobby "The Brain" Heenan 底下,成為所謂「Heenan Family」的一員,而且還把身為 WWF 冠軍王者的 Hogan 設為獵殺目標之一,當時的重頭戲就是看 Hogan 如何撂倒這頭巨獸型選手。不過嚴格講,這次的壓軸算不上是很吸睛,這場比賽最後也打了短短十分鐘整左右就結束。





即使以今日的標準來看,當年這場比賽是真的鋪陳的非常好

WrestleMania III
Hulk Hogan (c) vs. Andre the Giant for WWF Championship

  雖然今日的 WM 可說是世界級的摔角大會,還被取了  "The Grandest Stage of Them All" 之類的外號,然而 1985 與 1986 頭兩屆的大會就一點都不 "Grand",只能算是比較特別一點的大會而已。但 1987 年密西根州 Silver Dome 這一屆,就有把 WM 的氣勢做出來,現場擠進九萬名觀眾 (當然這也是灌水後數字,不過依然維持數年入場人數最高的紀錄)。當晚所安排的壓軸,是由 Hogan 再次進行腰帶防衛戰,對手則是巨人級選手:安德烈巨人 André the Giant (小名鑑)


  安德烈巨人因為壯大的身形,讓他保持有十七年不敗紀錄 (當然這又是另一個被 WWF 誇飾後的噱頭),整個人的份量又比 King Kong Bundy 大上一些。事實上,前一年當 Bundy 轉成與 Heenan 合作後,一度選擇與安德烈結怨,讓安德烈轉型成正派選手。在抗爭期間,安德烈也一度和 Hulk Hogan 合作雙打,一同對抗 Bundy 等人。本來看似 Hogan 與安德烈的友誼,形成一段強大的結盟關係,最後卻是安德烈選擇背叛 Hogan,再次轉變反派,還被安排為 WWF 腰帶的頭號挑戰者。摔角迷要知道,Hogan 從 1984 年拿下 WWF 冠軍腰帶後,就一直沒輸掉腰帶過 ( 畢竟他是 WWF 當時最主打的重量級巨星 ),整整三年都是腰帶持有者。在故事上,就是因為這樣的成績,讓安德烈心生不滿,決定撕破臉,與 Hogan 槓上。總而言之,以劇情來說,這回的壓軸算的上是安排得很有張力。前幾個月還是盟友,現在卻大翻臉;安德烈有著 17 年不敗戰績,而 Hogan 就是要拿著三年都能防衛腰帶成功的賭注,與安德烈大戰。

當時這場對戰的賣點就是:3 年不敗對上 17 年不敗,會是誰的紀錄被終結?

  最後這場對戰,大約只經過 12 分鐘就結束,雖然背後故事很強,比賽內容卻不算太精采。唯獨 Hogan 把安德烈扛起來翻摔 (Bodyslam) 成為另一個擂台上令人難忘的回憶。要知道,為了宣傳安德烈的身材,WWF 特別安排安德烈進行「Bodyslam 挑戰賽」,就很類似多年以後 Chris Masters 的大師之鎖挑戰賽那樣,只要有選手能翻摔安德烈成功,就能得到豐沃獎金,當然全部的人都失敗了。就只有 Hogan 不但防衛腰帶成功,還在比賽中做到了其他選手都做不到的事,這就是為什麼這記翻摔可以被歌功頌德這麼多年的原因,現在想起來,還真的是帥呆了呢。






WrestleMania IV
14-Man Tournament to new champion to the Vacant WWF Championship

  如果按照 F.C. 前面的定義,那嚴格講起來,1988 年並沒有 WM 4 並沒有所謂的「壓軸賽」安排。因為是這樣的:當晚一直到最後,都沒有人會知道壓軸賽會成為什麼樣的局面。

  前面提到,Hogan 衛冕 WWF 王座多年都沒有輸掉,即使面對安德烈巨人這樣的巨獸,依然能保住冠軍。結果在 1988 年的一月,就安排故事,讓 Hogan 最後是因為爭議結果而丟掉腰帶。你可以按我連結來閱讀那次故事劇情的詳細內容。總之,最後 WWF 把腰帶懸空,並把 WM 4 當成全新王者決定戰的舞台:是的,當晚的整場大會,幾乎都包給決定新王者的錦標賽,共 14 名選手參戰。( 當然還是有安排約四場其他比賽,只是最後幾乎都是錦標賽 )


  雖然說不到最後,很難猜測最後壓軸是由哪兩位選手碰頭,但這邊還是可以提示一下,這場錦標賽的特別選手,除了前王者 Hulk Hogan,還有他的對手安德烈巨人外,另外還有前一年打下經典比賽的 Randy Savage (前往小名鑑),與新加入到 WWF 的大反派:「百萬富翁」Ted DiBiase (前往小名鑑)。總是戴著太陽眼鏡,留著滿臉落腮鬍的 Savage,出場時的服裝都是超級繽紛,還要加上大量流蘇,以外型來說 Savage 真的很搶眼。比賽打法上充滿活力、野性的他,身旁還跟了一個潔白、又氣質的 Miss Elizabeth ( 當時兩人在現實中也真的是夫妻 ),讓 Savage 成為繼 Hogan 之後,另一個有潛力挑起大樑的選手。而 Ted DiBiase 則是 WWF 剛簽進來的選手,被安排了一個很「卡通人物」風格的擂台角色:「百萬富翁」。當時的故事安排,就是說 DiBiase 真的很想要冠軍腰帶,而堅信「沒有金錢買不到的東西」的他,就是買下安德烈巨人,讓他能在這次的錦標賽上順利晉級。

雖然就 Savage 的生涯故事來看很美好,但作為 WM 壓軸來說,這一屆實在不行呀

  14名選手參加的錦標賽,外加其他比賽,造成當晚總共塞進了 16 場比賽,絕大多數的比賽都打不到 10 分鐘就結束。不用說,WM 4 大會的壓軸,就是錦標賽的總決賽,最後是由 Randy Savage 與 Ted DiBiase 角逐最後回合,結果也是打了九分半就結束,更不用說因為兩人前面已經打了兩場比賽,到這場總決賽時,兩人都很明顯地疲倦了,所以沒辦法把比賽熱度拉高。雖然最後是由 Randy Savage 獲勝,成為全新王者,但這次大會也很難在摔角迷中留下印象。






WrestleMania V
Hulk Hogan vs. Randy Savage (c) for WWF Championship

  第五屆的 WM 大會壓軸,依然安排為 WWF 冠軍腰帶的防衛戰。但這回,WM 5 的壓軸就真的又有把壓軸該有的水準做出來了。

  當時是這樣,Randy Savage 成為新冠軍後,繼續和 Ted DiBiase 交戰,Hogan 也繼續與安德烈巨人進行對手戲,甚至在 1988 年,WWF 在夏季安排了一個等級與 WM 相當的重點大會:SummerSlam,就讓 Hogan 與王者 Randy Savage 聯手,變成雙打隊伍。再也沒有什麼,比一個會讓整個場子都熱起來的王八羔子,跟另一個能讓場子都熱起來的王八羔子聯手雙打,還要更王八羔子炒翻全場熱度的安排了。就這樣,形成了 Mega Powers 這對組合。

兩大最強的男人聯合起來,就是最強的雙人組,然而現在卻分裂了

  然而,WWF 讓這兩個超火熱巨星聯手,就是為了讓他們分裂時能產生極大的劇情張力。Savage 一直很愛護身邊的女助理 Miss Elizabeth ( 當時的現實中他們也是真的夫妻 ),故事就安排 Savage 開始懷疑 Hogan 想趁機接近他老婆。最後在一次 Hogan 把被擊暈的 Elizabeth 公主抱回後台療傷後,就此開啟兩人的分裂故事,也成為 WM 5 最後壓軸賽的背後故事。最後這場冠軍戰也打了 17 分鐘,跟前面四屆都只打大概剛好十分鐘整的壓軸比起來,這回久的多,而且比賽也精采地多。不論是比賽內容或是背後故事,再加上兩個選手的巨星魅力,即使以 2017 的今日來看,這場壓軸依然是維持在非常高的水準上。







WrestleMania VI
Hulk Hogan (c) vs. The Ultimate Warrior for WWF Championship

  Hulk Hogan 身為公司招牌巨星已多年,WWF 開始考慮帶起另一個能跟 Hogan 並駕齊驅的新面孔,而這回看到的就是同樣是肌肉棒子的終極戰士 Ultimate Warrior (前往小名鑑)

  在 2014 年被 WWE 帶進其名人堂的終極戰士,是在 1988 年進到 WWF 中,身材相當壯碩又魁梧的他,雖然剛進來的頭幾個月都只是被安排打一些不會在電視上播出的比賽,但很快就被包裝成「具有強大爆發力」,「能以數秒內就完勝對手的強度」形象,在電視節目上登場,包括他在 WWF 第一場比賽,就被安排成一場 "Squash match":在 1988 的 SummerSlam 上,以 27 秒的速度,打倒 Honky Tonk Man,拿下洲際冠軍腰帶。

  在整個 1989,還是持續營造終極戰士的爆發力形象,讓他對上許多對手,也讓他打很多的 Squash match,其中就有安排終極戰士對上 Hogan 的舊對手安德烈巨人,而且還打了好幾次的 Squash match,試圖把戰士拉到壓軸賽水準。是的,你沒聽錯,曾是擂台上最屹立不搖的巨石,連安德烈都成為戰士只需幾秒就能擺平的對手。總而言之,以故事上,就漸漸安排出戰士與 Hogan 對質情形,最終正式開啟兩人恩怨,是在 1990 年的 Royal Rumble 上,當時 Hogan 把戰士從擂台上淘汰出去 ( 對,Hogan 以 WWF 王者身分參戰三十人大戰,那時的 30 人大戰還沒有被安排成頭號挑戰者決定戰 )

終極戰士完成了他的「終極挑戰」

  基本上以故事安排來說,這場比賽並不如前一年 WM 5 的張力,況且雖然 Hogan 與戰士都是屬於爆發力很高的巨星,但他們的摔角實力並不突出,比較大的亮點,大概就是戰士是以洲際冠軍王者身分,挑戰 Hogan 的重量級寶座。然而這兩人最後還是打出一場總長 20分鐘、讓觀眾感到熱起來的比賽,F.C. 先前看,也覺得挺熱血的。






WrestleMania VII
Hulk Hogan vs. Sergeant Slaughter (c) for WWF Championship

  1991 年的比賽,是安排成 Hulk Hogan 挑戰虐殺士官長 Sgt. Slaughter 的 WWF 冠軍王座。當時士官長是相當受到觀眾厭惡的反派,所以安排 Hogan 以正派角色身分上台,似乎也挺有道理的,但這回壓軸卻有個很大的弱點:可預測性太高了。

  首先,摔角迷們先了解一下,在當時,美國與伊拉克爆發波斯灣戰爭,國際情勢弄得人民很緊張。結果 WWF 還特別借題發揮,重新找來鋼鐵酋長 The Iron Sheik (小名鑑),換上中東軍人的軍服,放到擂台上嗆聲。更誇張的是,他們竟然把虐殺士官長轉變成反派,還是跟鋼鐵酋長結盟。多年以來,因為與知名玩具大廠 孩之寶 合作,虐殺士官長都是扮演正派角色,畢竟孩之寶要宣傳「特種部隊」可動人型玩具 ( 這部分的詳情就按我連結吧 )。1990 年之前的幾年,士官長都是在 AWA (American Wrestling Association) 中比賽,結果 1990 才一回 WWF,就跟摔角迷宣布「老子當了這麼久的美國英雄,現在我要變成美國的敵人囉」,轉成反派。轉成反派就算了,竟然還是跟鋼鐵酋長這個代表中東方的人結盟,瞬間讓自己的反派指數翻高好多倍。

  士官長在 1990 的 Royal Rumble 上贏走了終極戰士的 WWF 腰帶,而且現在又一直在嗆聲,所以 Hulk Hogan 就出來面對士官長了。基本上比賽內容不算太差,兩選手也打了 20 分鐘,但就如同 F.C. 所說,以一場年度重點大賽來說,這場壓軸的弱點就是:「屁股想都知道是 Hogan 獲勝」,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的過完那 20 分鐘,然後把比賽結果收起來而已。

  但是話又說回來,一般大眾已經為波斯灣戰爭的事情感到心煩意亂了,結果連看個摔角也要看到這個話題?那我還不如去買 WCW 的 WrestleWar 來看。






WrestleMania VIII
Hulk Hogan vs. Sycho Sid

  1992 年的 WM 最後安排的壓軸賽,是由 Hulk Hogan 對上 Sycho Sid,進行一場普通的單打賽。對的,雖然 1991 年 Hogan 又重返世界冠軍王座,但在 WM8 的這個時間點,他早就不是王者了。

  那,WWF 冠軍腰帶呢?
  在當天被安排在中段,由 Randy Savage 挑戰 Ric Flair (*016 ,  / )

  首先,我們先知道一件事,在 80 年代末 / 90 年代初,WCW 借助 NWA 的資源,漸漸成長茁壯,他們手上的王牌,就是 NWA 的重量級巨星:Ric Flair。結果因為跟高層意見不合,Ric Flair 在當年選擇退出 WCW,而且還加入到 WWF。媽蛋,Ric Flair 欸,WWF 竟然找來了 Ric Flair 欸,要知道 Flair 之於 NWA/WCW,就等於是 Hulk Hogan 之於 WWF 的影響力。現在這兩個巨星出現在同一個團體,再也沒有什麼比把兩巨星都放到 WM 壓軸更適合不過的安排了啊!怎麼會是 Hogan 跟 Sycho Sid 呢?

結果 Ric Flair 的對手是 Randy Savage 而不是 Hogan,而且這場比賽還放在中段的地方

  其實 WWF 也不是沒有這樣想,但為什麼最後更改卡司安排,至今沒有確切答案。有一說是兩選手私底下當時沒有意願跟對方合作,另一說是當時 WWF 早已在地方巡迴上,安排兩人比賽,測試水溫,結果票房沒達到預期。不管怎麼樣,當時的故事安排上,是 Hulk Hogan、Randy Savage、Sycho Sid 與 Ric Flair 打進當年 Royal Rumble 三十人大戰最後四強,最後是 Sid 把 Hogan 淘汰掉,促發兩人恩怨。

當時有個現象越來越明顯:觀眾已經開始看膩 Hogan 了

  當然,並不是每次的壓軸都一定要安排成世界冠軍戰,有時安排兩個重量級巨星進行夢幻對決,也是不輸腰帶戰的賣點。但很囧的是,就像今日的 John Cena 那樣,因為太多年都被安排在壓軸賽位置,觀眾早已對 Hogan 失去興趣,甚至開始有噓聲出現,但 WWF 還是把 Hogan 排在壓軸賽位置,跟 Sid 來一場普通單打賽。結果比賽內容也不算特別出眾,也只打十分鐘多一點點就結束,最後還是因為 DQ 而結束。





終於有一年的 WM,最後壓軸不是 Hulk Hogan 了,耶~

WrestleMania IX
Yokozuna vs. Bret Hart (c) for WWF Championship

  1993 的 WM 9,被公認是 WM 歷史上最差的一屆。但 F.C. 這邊沒有要評價整個 WM 的意思,我們就看看壓軸賽就好。WM 9 的最後壓軸,是安排另一個超重量級的巨獸型選手:Yokozuna,挑戰 Bret Hart (*027  / ) 的 WWF 冠軍腰帶。撇開 WM4 的錦標賽不管,終於有一次的 WM 壓軸不是留給 Hogan 了,耶~~~~~~。

  但事情才沒這麼簡單。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兩個選手好了,Yokozuna 是一個體重重達 200 公斤以上的選手,實際上也是來自薩摩亞摔角家族 (按我連結),鑒於 WWF 與薩摩亞家族的合作關係,有數位那時還是年輕世代的家族成員進到 WWF 選手卡司上,其中一個就是 Yokozuna。他很快就被包裝成日本相撲選手,接受曾是摔角手的日裔經紀人 Mr. Fuji 的輔佐,並採用「橫綱」當擂台名,站上 WWF 擂台,很快就成為另一個如安德烈巨人、King Kong Bundy 那樣,以超龐大的身軀鎮壓對手的反派角色。

  Bret Hart 是來自加拿大一個鄉下地區的年輕摔角手,從第一屆 WM 就有參戰,但近十年來,要嘛是在雙打組,要嘛在 Mid-card,總之都還在磨練中。而在 90 年代初,就漸漸展現出他能獨當一面的實力,透過數場令人難忘的洲際冠軍防衛戰,尤其是連兩年在 SummerSlam 上的表現,讓 WWF 與觀眾都認定這絕對是能肩負起世界冠軍腰帶的巨星選手,因此就讓 Bret Hart 在 1992 年十月成為 WWF 冠軍王者。就這樣,Yokozuna 與 Bret Hart 就在 WM 9 上碰頭。

  然而,WM9 的這場壓軸賽,其背後故事並不突出,兩選手之間的恩怨張力也不怎麼樣,比賽內容也是普普,雖然前面已經透過洲際冠軍,把 Hart 拉到一個很高的等級,這場比賽卻打不到十分鐘,最後就因為 Mr. Fuji 對 Hart 撒白粉,而被 Yokozuna 壓制而結束掉。

「我改變主意了,還是來一道 Hogan 吧」WWF 那時候可能是這樣想的吧

  更糟糕的是,WWF 還硬要在比賽結束後,安排 Hulk Hogan 上台,立即與 Yokozuna 進行腰帶挑戰賽 ( 當時的安排是,讓 Yokozuna 現場提出挑戰 Hogan ),而且 Hogan 竟然只用了 20 多秒,就打贏了 Yokozuna,成為新的 WWF 冠軍王者。要知道,光在 1992 年,觀眾就已經有很明顯「已經看膩 Hogan」的跡象出現,更不用說 1993 年的時候了。那種感覺就好像 WWF 一開始說「好啦好啦,今年沒有 Hogan,換個口味吧」,最後忽然改口「我反悔了,還是來個 Hogan 吧,ㄎㄎ」。

  而這場也一直被列在最差 WM 壓軸賽中。







WrestleMania X
Yokozuna (c) vs. Bret Hart for WWF Championship

  時間來到 1994,WrestleMania 也邁入了第一個「10」,當時的壓軸賽一樣是 Yokozuna 與 Bret Hart 的挑戰賽,差別只是,這回是 Yokozuna 以王者身分,接受 Hart 挑戰。而且這次是真的沒有 Hogan 了。喔耶~。


  但老實說,這次的狀況卻沒有比較好。總而言之,Yokozuna 在 1993 年又重返世界冠軍王座,而 1993 年之間,Bret Hart 暫時參與其他故事線,尤其是 WWF 想做 Bret 與自己的弟弟 Owen Hart 分裂的過程。到了 1994 的 Royal Rumble,Bret Hart 與 Lex Luger 打到 30 人大戰的最後二強,因為兩人一起掉出擂台外,所以乾脆宣布兩人是這次的共同優勝者,一起成為 WWF 冠軍王座的挑戰者。只是 Lex Luger 先挑戰,晚一點再讓 Bret Hart 再挑戰一次。

  所以就這樣,最後壓軸賽雖然是 WWF 冠軍戰,卻因為缺乏恩怨堆疊,所以故事性不夠。Bret Hart 最後挑戰 Yokozuna 的比賽內容也平平,不算突出,也只打了 10 分鐘不到就結束。已經好幾年都打不滿十分鐘了,這到底......!?

當晚就出了兩場絕讚的比賽,相形之下壓軸賽真的平淡很多

  雖然最後是 Bret Hart 打贏比賽,重新成為冠軍王者,但當晚前面已經出現了兩場內容超精彩、評價超好的比賽,一場 Bret Hart 對上 Owen Hart (對,Bret 當晚打兩次,第一次是跟弟弟的單打賽),另一場是 Shawn MichaelsRazor Ramon 的梯子賽,相形之下,WM10 的壓軸幾乎沒甚麼人記得。





沒蓋你,WM11 的壓軸真的是場 NFL vs. WWF 的單打賽

WrestleMania XI
Lawrence Taylor vs. Bam Bam Bigelow in Lumberjack Match

  WM 9 的壓軸被認定是史上最差,而倒數第二差則是 WM 11,因為 WM11 的最後比賽,是安排 NFL 的明星球員與 Lawrence Taylor,與蠻幹型的 Bam Bam Bigelow 進行的伐木工人賽。

  摔角迷們都知道,WCW 在 90 年代初期崛起,接下來在 Eric Bischoff 負責管理之下,逐漸壯大,WCW 安排賽事,就是以打倒 WWF 為目標。由於在當時,巨星級選手被挖角到 WCW 底下,而年輕時代的選手又成長的不夠快,使得 WWF 陷入沒有明星選手牌可以打的情況下,連 WM11 整體賽事安排都很低落。

雖然 Taylor 也很努力地練習來打好比賽,可是這場當壓軸真的不行呀

  總而言之,當時 WWF 的做法,是來一個 "WWF vs. NFL",企圖以話題性來引起觀眾購買大會來看。當時的故事安排是這樣的,在一月的 Royal Rumble 上,NFL 明星球員 Lawrence Taylor 坐在前排看比賽,但在大會上打輸比賽的 Bam Bam Bigelow 發脾氣,發到場邊觀眾上,就推了 Lawrence 一把,就促成這場恩怨。

  雖然 WWF 被挖角的很嚴重,但也不是真的排不出卡司出來。舉例來說,很類似 Bret Hart 的情形,那時年輕世代的 Shawn Michaels 逐漸紅起來,但 Vince McMahon 認為他還不夠行,所以就把 Michaels 挑戰 Diesel 的 WWF 冠軍戰放在倒數第二場,把這場 WWF vs. NFL 的比賽擺在最後壓軸,而這就促成了一場超詭譎的壓軸賽事。一個沒有摔角底子的 Lawrence,與一個絕對不是招牌選手等級的選手對戰,雖然拿來當中場比賽很適合,但作為大會壓軸就是很不對勁,也就使得這場比賽成為最差壓軸賽之一。





WM12,WWF 給了我們一場真正著重在「純摔角」的壓軸賽

WrestleMania XII
Shawn Michaels vs. Bret Hart (c) in 60-Minute Iron Man Match for WWF Championship

  前面已經連續幾年,WM 的壓軸都很慘烈,連恩怨故事都很空虛,但 WM12 卻又做起來了。是的,終於來到了這一年,我們要談論的是 WWE 摔角迷不一定看過、但一定聽過的 60 分鐘鐵人賽,而這也是你所熟悉的「心碎小子」Shawn Michaels (*009 ,  / ) 首次登上壓軸賽,而這一年有著相當棒的背景故事。


  我們首先來聊聊兩位選手,在 1996 這一年,Bret Hart 與 Shawn Michaels 分別是 39 與 31 歲,雖已不那麼年輕,但依然是很有活力的選手。在 1996 這一年,Bret Hart 以王者身分進入 WM,他已經是在擂台上活躍 20 年的老將,其中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在 WWF 度過,他是靠著自己實力撐到這個位置的老手,從一開始的雙打,再到洲際冠軍,再到世界冠軍,此外,當 WWF 因為類固醇事件而讓公司陷入低潮,以及當巨星選手都被挖角到 WCW 去的時候,Bret Hart 還是堅守在崗位上,更不用說 Bret Hart 個性沉穩,在後台也贏得許多選手的尊重。在 Hulk Hogan 還在 WWF 時,Bret Hart 不論麥克風技巧或表演張力都不如 Hogan 得高,Vince 不太願意把招牌巨星的位置轉到 Bret Hart 身上,然而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與忠誠,終於讓 Bret Hart 贏得 Vince 的腰帶。


  反過來看,年僅 31 歲的 Shawn Michaels,他走的路徑跟 Bret Hart 相當類似,也是從雙打開始,再到洲際冠軍,透過舞台魅力,讓自己逐漸成為摔角迷眼中的巨星。然而這顆越來越閃耀的新星,個性卻跟 Bret Hart 截然不同。Shawn Michaels 個性比較衝動、比較魯莽,在後台也有著自己的小團體 The Kliq,會影響到 Vince McMahon 做決定。Shawn Michaels 與 Bret Hart 兩人是如此相像,不僅途徑相同,而且他們又是擂台上很優秀的 workers (指配合度高,能跟其他選手打出素質很好的比賽),卻又如此不一樣。

這場比賽所講述的故事,就是 Shawn Michaels 從一個追夢小男孩,變成世界冠軍王者

  除了選手的背景之外,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當時 WWF 刻意把這場比賽安排成是 Shawn Michaels 追逐兒時夢想的最後一關。事實上,在前面那一年,Michaels 就開始被排在冠軍挑戰賽,但都是讓他戰敗。這一年安排 Michaels 獲勝 30 人大戰,拿下冠軍挑戰權,就是要讓觀眾看到,這個年輕又衝動的小男孩,如何撐過難關,對上沉穩老將 Bret Hart。

  總而言之,1996 年的 WM,做出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安排:他們要讓這兩個很相似卻又很不同的巨星對戰,而且還是一小時鐵人賽。鐵人賽在摔角界早已不是新概念,但這是 WWF 第一次使用這種賽制,而且還是一小時。相較於以往 WWF 更著重在選手名氣度,這回 WWF 則是更著重在「純粹摔角」層面上,Shawn Michaels 與 Bret Hart 都是擂台上配合度很高,很能打出高品質好比賽的人才,最後證明這個安排果真不錯。雖然不能算是真的很精彩,但以這種很考驗選手控制節奏的比賽來說,Michaels 與 Hart 真的打出品質很好的對戰,而大家都知道,Michaels 最後真的獲勝了。






WrestleMania 13
The Undertaker vs. Sycho Sid (c) for WWF Championship

  1997 年的第 13 屆 WM,最後的壓軸賽一樣是 WWF 冠軍戰,但是安排「死人」The Undertaker (*029,  / 生1 / 生2 / 生3) 挑戰 Sycho Sid。前面幾年的 WM 壓軸都很差,去年安排了一場非常讚的壓軸,結果第 13 屆的壓軸又失去了看點。


  首先必須要講的是,其實 WWF 原先的計畫,是安排 Bret Hart 與 Shawn Michaels 的重賽,這回是 Hart 以冠軍王者身分挑戰 Michaels,但當時 Michaels 卻因為受傷而退出賽程,只好改變壓軸賽的安排。關於這件事,當時就一直有謠言指 Michaels 不願意在 WM 把腰帶輸給 Bret Hart,所以就刻意裝傷病來躲比賽。當然這件事只是謠言,卻演反映出 Michaels 與 Hart 在後台的關係已經有些變化。

  總而言之,當時 WWF 就打出這場壓軸,而原先要當挑戰者的 Bret Hart,則改去跟另一個當時剛崛起的新星:Stone Cold Steve Austin,打了另一場令人難忘的比賽。這場比賽是 The Undertaker 首次登上 WM 壓軸,而事實上,比賽素質並不差,就只是賽前故事鋪陳的不夠好。加上當晚 Hart / Austin 的比賽反而搶盡風頭,所以今日沒什麼人記得這場壓軸賽。






WrestleMania XIV
Stone Cold Steve Austin vs. Shawn Michaels (c) for WWF Championship

  90 年代中期 WWF 的選手被挖角得太嚴重,相較之下,對面的 WCW 則是滿手好牌,又是 nWo,又是 Ric Flair,又是 Sting,WWF 幾乎毫無競爭力可言,但 WWF 決定要在電視收視率上,跟 WCW 大戰一場,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把 WWF 手上的年輕選手全面升級成新巨星,每個巨星都是 WWF 自己培育出來的。

  總而言之,WM14 的壓軸,是安排那時剛崛起的 "Stone Cold" Steve Austin (經典 ,  / ),上前挑戰 Shawn Michaels,而且這場比賽的更大賣點,就是竟然找來剛出獄的 Mike Tyson 上來助陣。


  首先來講講選手部分,"Stone Cold" Steve Austin 是從 1996 年誕生的角色,他操著滿口髒話、到處比中指、比賽也是走蠻幹型風格,結果卻大受歡迎,跟以前 Hulk Hogan 那種背景是美國國旗,還有 Bret Hart 那種沉穩精幹的風格完全不同。但除了角色個性很吸引人外,透過前面一年的比賽,尤其是與 Bret Hart 的恩怨故事,讓觀眾了解到 Steve Austin 不只是粗野,更是一條硬漢。至於 Shawn Michaels,他在前一年才又贏得 WWF 冠軍腰帶,只是是在你我都知道的「蒙特婁惡搞事件」中獲得腰帶,而且在當時 WWF 還帶出 D-Generation X 軍團,這支軍團的特色就是玩世不恭、挑戰所有標準。


  總而言之,在 Bret Hart 因為蒙特婁事件而出走 WWF 後,就是由 Michaels 與 Austin 擔當公司招牌巨星的位置。在故事上,Austin 獲勝當年一月的 30 人大戰,當然把矛頭指向 WWF 冠軍腰帶,這也就開啟了 Shawn Michaels 與 DX 這群王八羔子,與 Austin 這個王八羔子的恩怨故事。而且更猛的是,WWF 竟然還邀請到拳王泰森上節目,並且與 DX 結盟,增加比賽話題性。


  事實上,這場比賽的內容算不上是特別精采,但就是很有話題性,以及很有背後歷史意義。因為為了與 WCW 抗衡,WWF 逐漸改變節目風格,以各種狂暴、刺激的風格來吸引電視觀眾的注意,雖然也因此帶出很多很沒營養的垃圾內容,但就是從 Austin 與泰森一起慶祝比賽勝利這一刻開始,WWF 準備要逆轉這場收視率戰爭。






WrestleMania XV
Stone Cold Steve Austin vs. The Rock (c) for WWF Championship

  為了與 WCW 抗衡,WWF 把許多在二線的年輕選手重新包裝,變成新時代的公司招牌巨星,Stone Cold 就是一例。另一個 A 時代的代表巨星,就是今日你所熟知的 The Rock (*經典 ,  / ) 了。


  The Rock 是薩摩亞摔角家族的新巨星,他在 1996 年在 WWF 擂台上登場,但當時是被包裝成一個正派年輕選手,基本上是一個為了正派而正派,反而給人一種笨拙感,但在 1997 年,透過強大的嘴砲功力,加上比賽中動作非常誇大,才逐漸拉起自己在觀眾中的人氣度,更進一步成為巨星級選手。

  事實上,相較於 Austin 與 The Rock 的比賽,這場更像是 Austin 與大老闆 Mr. McMahon 的恩怨。在 1998 年,WWF 大轉型,其中一個特點,就是連公司大老闆 Vince McMahon 還有其家人,都一起下到擂台上,參與節目劇情。那時 WWF 就設計出 Stone Cold 與 McMahon 的恩怨對戰,成為 WWF 最有話題、最有特色的故事線。而在故事上,The Rock 也加入到 Vince 為首的反派軍團「公司幫」(The Corporation) 中,還成為了 WWF 冠軍王者。


  基本上,這場壓軸賽,就是看 Austin 與 Vince 手下最強的選手對戰。只是絕對不只是看 Austin 與一隻魁儡打這麼簡單而已,因為表演張力極強、動作誇張,The Rock 也成為擂台上最受注意的巨星選手,所以最後兩大最能引起觀眾話題的超狂摔角手,一交戰起來就是令所有人看地目不轉睛。





等等,為什麼其中一個人是 Y2J ???

WrestleMania 2000
Triple H (c) vs. The Rock vs. Mick Foley vs. Big Show in Four Way Elimination Match for WWF Championship

  WM15 安排了一場不論故事或比賽內容或是選手角色都很高的比賽,到了 2000 年的時候卻又掉了下來,因為 WWF 竟然安排了一場四方賽。

  在 2000 年的時候,WWF 冠軍腰帶已經轉移到另一個在這幾年崛起的 Triple H 身上,並且準備把恩怨重點放在 Triple H (*012 ,  / ) 與 The Rock 兩人身上。但 WWF 覺得這樣還不夠,就把這場比賽安排成一場四方淘汰賽,另外塞了兩個 Mick Foley (*011 ,  / ) 與 Big Show (小名鑑)。但這樣又覺得還不夠看,所以就讓四個選手背後,各有一個 McMahon 家族成員站台。

WM 結束之後,Triple H 繼續和 The Rock 打出更精彩的對戰,可見安排成四人戰真的是多此一舉

  這次的四方淘汰賽看起來陣仗很強,但已 WWF 的水準來說,卻是整個弱掉,因為塞入太多意義不明的要素。比方說多加了 Mick Foley 與 Big Show,並不是說兩個選手不好,而是 The Rock 與 Triple H 兩人就能撐出一場高水準、高強度的比賽。更不用說竟然還要把 McMahon 的劇情加進來,完全把焦點模糊掉。這場比賽最後是 Triple H 獲勝,衛冕冠軍王座,然而在一個月後的 Backlash,還有兩個月後的 Judgment Day 大會,Triple H 持續與 The Rock 為爭奪冠軍腰帶而開戰,而且還打出水準不差的比賽,由此可見,這場 WM2000 壓軸真的是被 WWF 自己降了下去。

  而且你知道嗎?原先還沒打算讓 Mick Foley 上去,而是讓 Chris Jericho (*024 ,  / ) 上去。其實你應該會找到某些就宣傳照中,Foley 的位置是 Y2J,事實上就連 WWE Network 的 WM2000 縮圖都是 Y2J,那是因為後來 Vince McMahon 思考過後,還是覺得 Jericho 無法登上 WM 這樣年度大會的壓軸賽檯面,加上一直覺得沒讓 Foley 打過 WM 壓軸,對他滿不好意思,所以就把 Jericho 換掉了。





WrestleMania X-SEVEN
"Stone Cold" Steve Austin vs. The Rock in No DQ Match for WWF Championship

  WM17,再次請到 The Rock 與 Stone Cold Steve Austin 來進行 WWF 冠軍戰。但這回的恩怨堆疊,除了有請來 Steve Austin 的太太來參與劇情,來增加熱度外,就沒有太多內容了。當然,故事依然包含了與 McMahon 的恩怨。

不是吧,這到底三小啊

  基本上這次的比賽比較沒什麼好講了,兩個選手打了將近半個小時,而且還是走無失格規則,兩個選手的魅力,加上又打了一場相當精采的大戰,這場 WM 壓軸真的讓人滿意。唯一怪異的地方,就是最後 Stone Cold 竟然選擇跟 Mr. McMahon 聯手。我說,WTF!?Stone Cold 之所以酷,就是他敢打他的上司啊!現在是怎樣?!而從這時刻起,Stone Cold 這選手的劇情就越來越沒像之前那樣吸引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